May 20, 2022

试论无能

不可理论的试论无能听了大概有五遍。这两年来,每一次听都有新的理解。

最开始对无能的理解浅薄地停留在“有不去做某事的能力”,而我将其和“不自律”联系在一起。这种理解将有能和无能展现为逻辑上的正反。实际上并非如此。有能和无能达成的结果理应是一样的,但有能是积极地达到,无能是消极地达到。比如,从“做数学题”这件事来看,有能是“去做数学题”,而无能的能力是“不去不做数学题”。无能是 Not not do。

我数不清有多少在自己的无能(incompetence)上展露情绪。直到今天听到节目末尾的一句话我才明白之前错的多离谱。“做事情不应该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结果,而是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。所以,我行动的目的为 Not not do such things。正是这个理由构成了行动的纯粹性。” 这种行动才是消极的,无能的,才会带来无限的可能。

实际上到此我也还有很多没听懂的部分,比如我不能理解“纯粹性”的意义。但我似乎知道了为什么要消极性。功绩社会的积极性实际上封闭了自我,唯有消极性是向他者敞开的。就如阿甘本所说“唯有到无能为力的境地,他者才会出现”。至于为什么要向他者敞开,因为“以生存作为中介来向世界敞开,让本体论的事物实例化”(刘未明的观点的来源还尚且存疑,但先偷了)。因此,只有通过消极性向他者敞开,以生存作为中介的人(我)才可以将事物实例化。

写到此处,我突然想到关于人生的消极和积极性。积极的人生是单纯地活着,消极的会是 “not not live” 吗?:/ 从这个角度来看,以生存作为纯粹的目的,难道不是违背了“人类生命的目的不是活着”吗?

© To Not Not Do 2021-2023